近年来,监管部门对“反催收”、“停息挂账”等非法代理维权机构的打击从未停止,市场需求催生出的灰色产业,如今在多方的联合打击之下迎来了至暗时刻。近日,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监管部门对抖音、微博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平台开始调研,要求互联网品台针对“反催收”、“代理维权”、“停息挂账”、“征信修复”相关内容加大审查力度,实现精准打击。
据了解,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草拟了《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活动认定指引(内部过程稿)》和《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互联网信息发布基本要求(内部过程稿)》,目前正在行业内征求意见。
现在两个文件都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,不久后可能就会发布正式版本。随着监管部门的出手,各大互联网平台无疑会积极响应,切断“反催收”、“代理维权”、“停息挂账”、“征信修复”等行为的传播路径。
01市场需求催生灰色产业
在各类非法"代理维权"行为中,信用卡是一个主要的领域。由于过度消费或者经营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,之前很多持卡人会通过信用卡这一信贷工具来满足需求,却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,导致了逾期情况的出现。 为了能够及时偿还信用卡账单,很多持卡人会选择以卡养卡,办理不同银行的信用卡来交替还钱,拆东墙补西墙,长期如此,债务没有减少,还陷入了卡债越还越多的不良循环。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,截至二季度末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42.85亿元,环比下降8.49%,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0.98%。 从数据上来看,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总额有所下降,一季度时这项数据为926亿元,减少了80多亿元,而在最高峰的时期,信用卡逾期总额逼近了1000亿元。842亿元的信用卡逾期总额,反映出了当下大量持卡人还没有摆脱无法还款的局面。 信用卡出现逾期后,持卡人往往会面临着银行或者第三方外包公司的催收,在监管部门的整治下,第三方外包公司的催收手段逐渐合规化,但仍有一部分持卡人会遭到频繁的电话骚扰以及短信轰炸,让持卡人不得不寻求办法来偿还欠款,从而避免催收和征信污点等问题。 双重压力之下,持卡人只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走出困境。巨大的市场需求下,为信用卡的非法产业提供了生长的土壤,“反催收”、“代理维权”、“信用修复”等产业也应运而生,专门替持卡人进行债务减免。 居高不下的信用卡逾期金额,令越来越多的人盯上了这块蛋糕,看到了背后赚钱的商机,从事“反催收”、“代理维权”、“停息挂账”“信用修复”业务的群体越来越庞大。 利用各类社交、电商平台,该群体发布各种各样的广告,公开售卖服务。在宣传上,会以“维权不成功不收费”“成功处理XX个案例”来吸引持卡人,再让持卡人加上微信号、QQ号进行交流,最后在成功后向持卡人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。“反催收”、“代理维权”、“停息挂账”、“征信修复”等代理维权的常用手法,大多是通过捏造事实的方式来向金融监管、信访等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,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施加压力,达到收取高额手续费的目的。
02非法“代理维权”迎来至暗时刻
据「银联POS中心」了解,今年以来,已有山东、吉林、山西、海南、四川、安徽等地,发布通告打击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,所谓的“反催收”、“代理维权”、“停息挂账”、“征信修复”等代理维权,催生出了五花八门的套路。
有持卡人向「银联POS中心」表示,信用卡逾期后,他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到了“代理维权”的公司,对方称可以帮助他进行债务优化,全额退息退费,于是向该公司支付了4000元定金,委托信用卡协商还款事宜。